“西方一些人在散布‘中国环境’,事实上,西方在破坏中国环境时毫不留情,中国现在慢慢的变成了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倾倒场。”日前,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发布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国际法分析》报告。国家环保总局首席科学家、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涛和该中心吴玉萍博士接受采访时说,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约70%进入中国。
事实上,电子垃圾中含有铅、镉、锂等700多种物质,其中50%对人体有害。在回收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污染环境。
在进入中国的电子洋垃圾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最“毒”的成分,“就拿日本的洗衣机、冰箱等电器来说,在日本他们用一个大的粉碎机,把塑料壳等容易拆解、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留下来,把不容易处理的、也最有害的电子线路板输出到中国。”
不容易处理的电子线路板在中国是如何处理的呢?她说,在沿海地区,工人采用落后的“烧煮拆解法”,将线路板上的焊锡熔化后,将可以再利用的元器件拆解下来。
这一过程带来了空气污染,长期在此工作环境下工作甚至导致人致癌。又因为废水废液根本不经处理,向外界直排,使得这些线路板成为广东贵屿、台州等地土地、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元凶,“一下雨,还将渗到地下,污染地下水。”
由于沿海地区靠近港口,所以成了洋垃圾首当其冲的处理地。胡涛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国际法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电子垃圾集散处理地有广东贵屿镇、龙塘镇、大沥镇、浙江台州地区、河北黄骅市、湖南、江西等地,尤以广东和浙江最为严重。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向内地转移的趋势,这是更可怕的事情。如果政府不介入规范管理的话,这种趋势难以避免。”
“为什么洋垃圾会流入中国?是因为中国与西方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势差,就像水从高往低流一个道理。”
在技术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完全有能力处理电子垃圾,不过由于监管严格,处理成本相当高昂,因此在商家“利益至上”的驱动下,他们选择了少花钱的办法——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甩给发展中国家。
吴玉萍举例说:“把电子垃圾卖给中国商人,美国商人是要付钱给中国商人的。但是他们也情愿这样做,因为如果自己处理电子垃圾需要花300元,那么将他们非法出口到中国,就可以只花100元。”
而对于中国国内的“进口商”来说,不但不用花钱购买电子垃圾,而且对方还付给自己100元,经过处理后,有些元器件、重金属还能再卖点钱,这就是两头赚钱。正是在这样的小额利益趋势下,加上中国国内低下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执行力,让中美商人“里应外合”把洋垃圾鼓捣进了中国。
其实电子洋垃圾进口是遭到中国明令禁止的。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等机关曾发文要求自2000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废电视机及显像管、废计算机、废显示器及显示管、废复印机、废摄(录)像机、废电线类废电器。
洋垃圾都是通过走私、夹带等渠道混进国门。但是也发生过这种情况让海关头疼:“一旦这些洋垃圾被海关发现,要罚款时进口商也跑了,出口商也没影了,这堆垃圾谁都不要了,扔给了海关。”
吴玉萍说:“在我们做调研时,海关曾经抱怨:海关的仓库都没地放了,抓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造成的环境影响都得由海关来负责,最后搞得海关都懒得抓了。
“除了中外商人里应外合以外,事实上美国等政府也对此推波助澜,他们不仅没有禁止电子垃圾出口,而是采取鼓励态度。”胡涛说。
1989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下,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并于1992年5月生效。《巴塞尔公约》规定,缔约国应禁止将本国产生的危险废物转移到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这条公约本应变成全球各国限制有害废物出境的最有力屏障,“然而世界上最大的有害废物制造国美国却拒绝在公约上签字,也就是说美国政府默许电子垃圾出口。”
胡涛说,由于国际上开了美国这样一个口子,使得欧盟、日本等缔约国的企业在出口电子垃圾时也挂上了“美国公司”的旗号向发展中国家输出。
《报告》显示:“2020年前进口废物将会随着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而持续不断的增加,中国未来依然将是废物进口大国。”吴玉萍和记者说:“中国自己的电子废弃物高峰再有10年到15年就会出现,因为随着人口增加、消费水平增加,中国人也有能力淘汰电子科技类产品了,届时,我们自己会形成高峰,如果国外还再倾销一部分,给环境带来压力将会更大。”
大量的电子垃圾究竟应该从何抓起呢?吴玉萍说,从生产销售出去,到之后回收处理,发改委都有相应的规定,而环保总局也规定了如何拆解电子垃圾,再加上中国已禁止进口电子洋垃圾,海关应加大执法处罚力度。“要减少电子垃圾造成的污染,这几个环节必须各自站好各自的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