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return false; fontSize = fontSize+2; } $(.art-con).css(font-size,fontSize+px); });
(255)被调查产品普通中厚板是进口至中国境内的厚度在4.75毫米以上,宽度在600毫米及以上,经热轧,但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
(256)被调查产品普通中厚板的关税税则号为:72082500、72083700、72085200、72083600、72085100。
(257)被调查产品普通中厚板主要生产工艺是:钢坯加热出炉后,经高压水除磷,再由中厚板轧机单块平板轧制、矫直、剪切而成;也可由热连轧机成卷生产后,再开卷剪成单块定尺平板。该产品大多数都用在造船、桥梁、机械结构、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制造、电站、海洋采油平台、石油与天然气输送、建筑等领域。
(258)中国国内生产的普通中厚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的基本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普通中厚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259)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普通中厚板的14户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260)外经贸部调查了普通中厚板1997-2001年五年年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增加情况,下表显示了1997-2001年普通中厚板进口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变动情况的有关数据。
(261)1997-2001年期间中国普通中厚板的进口量分别为469952吨、408871吨、242021吨、261745吨和459023吨。从1997至2001年,1997年进口量处于最高点,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下降13.00%和40.81%,尽管自2000年和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8.15%和75.37%,但从整个期间来看,普通中厚板的进口量不存在绝对数量增长趋势。
(262)1997-2001年中国普通中厚板的进口量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分别为4.19%、3.26%、1.75%、1.63%和2.18%。在整个期间内前4年市场占有率连续下降,尽管2001年比2000年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997年和1998年。从相对数量增长来看,普通中厚板的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263)综上分析,外经贸部认为被调查产品普通中厚板不存在进口数量增加情况。
(264)国家经贸委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审查了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以及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均呈现总体下降 趋势。
(265)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普通中厚板总生产能力共增长67.25%,年均增长13.72%;产量共增长79.28%,年均增长15.71%;开工率增加5.0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25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100.63%,年均增长19.01%;市场占有率增加4.1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04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4.93%,年均下降1.26%;出售的收益增长90.73%,年均增长17.52%;税前利润上升377.54%,年均上升94.38%;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238.33%,年均上升59.58%;就业人数下降1.03%,年均下降0.26%;人均工资增长56.10%,年均增长11.78%;劳动生产率上升41.34%,年均上升9.04%。
(266)调查表明,国内普通中厚板产业状况较好。国家经贸委认为,进口普通中厚板产品没有对中国普通中厚板产业导致非常严重损害。
(268)被调查产品镀锡板是进口至中国境内的厚度0.15-0.55毫米经电镀锡形成镀锡层的碳素平板轧材或卷材。
(269)被调查产品镀锡板的关税税则号为:72101100、72101200、72121000。
(270)镀锡板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有三种,其中碱性法已基本淘汰,目前多采用酸性法及卤素法。主要生产的全部过程是采用板坯经过加热、热轧及酸洗、冷轧,再经热处理、平整、进行电镀锡,再经卷取成卷或经剪切、包装而成。
(271)镀锡板无毒、防止腐烂的性能较好,用途较广,大多数都用在食品包装,尤其是制造罐头,也用于油漆、化工原料、电池等的包装和日用品及玩具制造。
(272)中国国内生产的镀锡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的基本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镀锡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273)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镀锡板的4户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274)外经贸部调查了镀锡板1997-2001年五年年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增加情况,下表显示了1997-2001年镀锡板进口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变动情况的有关数据。
(275)1997-2001年期间中国镀锡板的进口量分别为440279吨、287507吨、278123吨、396588吨和309673吨。1997年进口量处于最高点,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下降34.70%和3.26%,尽管自2000年比上年增长42.59%,但仍低于1997年的进口量,并且2001年进口量比2000年下降21.92。因此从整个调查期内来看镀锡板的进口量不存在绝对数量增长趋势。
(276)1997-2001年进口镀锡板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5.98%、35.08%、24.51%、29.94%和23.33%。在整个期间除2000年外进口镀锡板的市场占有率连续下降,同时2000年的市场占有率尽管略高于1999年的,但仍远低于1997年和1998年。所以,镀锡板的进口量相对呈总体下降趋势。
(277)综上分析,外经贸部认为被调查产品镀锡板不存在进口数量增加情况。
(278)国家经贸委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审查了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以及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
(279)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394378吨、839530吨、839530吨、839530吨和809258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112.87%、0、0和下降3.61%。
(280)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176700吨、247925吨、545669吨、658830吨和628401吨,1998-2001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0.31%、增长120.09%、增长20.74%和下降4.62%。2001年呈现下降趋势。
(281)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44.80%、29.53%、65.00%、78.48%和77.65%。1998-2001年开工率分别比上年下降15.27个百分点、增加35.47个百分点、增加13.48个百分点和下降0.82个百分点。1997、1998年的开工率不足50%,1999年开始开工率有所上升,但2001年又呈下降趋势,开工率明显不足。
(282)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69723吨、240549吨、561638吨、629124吨和647935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45.01%、133.48%、12.02%和2.99%。2000年和2001年销售量增长明显趋缓。
(283)被调查企业镀锡板的市场占有率1997-2001年分别为8.52%、28.84%、46.99%、44.22%和41.24%,1998-2001年市场占有率分别比上年增加20.32百分点、增加18.15个百分点、下降2.77个百分点、下降2.98个百分点。2000和2001年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2.3.2.3销售价格下降明显,出售的收益近期呈下降趋势,税前利润大幅下降
(284)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5873元/吨、4814元/吨、4342元/吨、4680元/吨和4261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8.04%、下降9.79%、上升7.78%、下降8.96%。2001年比1998年下降27.46%,年均下降7.71%,下降幅度十分明显。
(285)被调查企业出售的收益1997-2001年分别为409518813元、1157973119元、2438841933元、2944329268元和2760786366元,1998-2001年出售的收益分别比上年增长182.76%、增长110.61%、增长20.73%和下降6.23%。2001年出售的收益呈下降趋势。
(286)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47703889元、-133340513元、-315680535元、-224650426元和-233578850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179.52%、下降136.75%、上升28.84%、下降3.97%,2001年比1998年下降389.64%,年均下降97.41%。调查期内被调查企业的税前利润均为负值,且呈一下子就下降趋势。企业亏损严重。
2.3.2.4劳动生产率近期增长趋缓,就业人数近期呈下降趋势,人均工资上升
(287)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392吨/人、344吨/人、573吨/人、669吨/人和672吨/人,1998-2001年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下降12.11%、上升66.29%、上升16.88%、上升0.33%。2001年比1997年上升71.39%,年均上升14.42%,2001年增长趋缓。
(288)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为517人、867人、1160人、1147人和1099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上升67.80%、上升33.75%、下降1.15%、下降4.18%。2000年和2001年呈下降趋势。
(289)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4234元、21298元、28024元、33725元和41829元,2001年比1997年增长193.87%,年均增长30.93%,人均工资呈上升趋势。
(290)从调查获取的数据分析,能得出以下结论:1997-2001年,虽然国内镀锡板产业产量、销售量、出售的收益前期有较大增长,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有所增长,人均工资、就业人数和劳动生产率上升,但除人均工资外,其他指标近期都呈现增长趋缓或下降趋势。同时销售价格、税前利润下降幅度较大,开工率明显不足,企业亏损严重。据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镀锡板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291)调查表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且2001年下降明显。同时进口镀锡板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也呈下降趋势。据此调查机关认为,进口不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292)调查表明,中国国内镀锡板产业原料供应不足,虽然进口是造成该产业损害的重要原因。但是,个别企业工艺装备水平不高,采用原料(矿资源)的质量上的问题也是影响整个产业的原因之一。
(293)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调查机关认定,中国镀锡板产业受到严重损害,但国内产业损害与被调查产品进口之间无因果关系。
(295)被调查产品镀锌板是进口至中国境内的经电镀锌或其他方法镀或涂锌的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
(296)被调查产品镀锌板的关税税则号为:72103000、72104100、72104900、72122000、72123000。
(297)镀锌板通过热浸镀锌和电镀锌两种生产的基本工艺生产,两种工艺完全不同,产品性能不一样。热镀锌板镀层偏厚,大范围的应用于建材、汽车、家电、轻工等领域,也用作彩涂板的基板;电镀锌板镀层薄且均匀,与漆的粘接性好,应用于汽车、电器工业等领域,也用作室内用彩涂板基板。
(298)镀锌板主要生产的全部过程是:热镀锌板是板坯经过加热、热连轧及酸洗、冷轧后,送热镀锌机组在线退火,进行热浸镀锌后,经精整剪切而成;电镀锌板在酸洗冷轧后退火、平整,再送电镀锌机组进行电镀锌,经精整剪切而成。
(299)中国国内生产的镀锌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的基本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镀锌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300)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镀锌板的8户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301)外经贸部调查了镀锌板1997-2001年五年年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增加情况,下表显示了1997-2001年镀锌板进口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变动情况的有关数据。
(302) 1997-2001年期间镀锌板的进口量分别为929409吨、1099718吨、1673361吨、2166081吨和2183749吨。从1997至2001年,镀锌板的年度进口量逐年上升,自1998-2001年分别与上年度相比增长18.32%、52.16%、29.44%和0.82%。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上升134.96%,年度平均增长23.81%。所以,1997-2001年期间镀锌板的年度绝对进口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303)1997-2001年进口镀锌板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5.01%、50.32%、54.40%、55.15%和49.25%。1998-2001年进口镀锌板市场占有率分别比上年相比变化幅度为-4.69%、4.08%、0.75%、-5.90%。1998年会降低后,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上升,至2001年会降低。所以,1997-2001年进口镀锌板的相对数量有所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呈现持平略有下降的趋势。
(304)综上分析,外经贸部认为被调查产品普镀锌板近期出现突然的、急剧的和显著的增长。
(305)国家经贸委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审查了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以及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进口产品的数量大幅度上升而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趋势。
(306)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镀锌板总生产能力共增长115.56%,年均增长21.17%;产量共增长136.68%,年均增长24.03%;开工率共增加7.5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88个百分点;销售量共增长357.80%,年均增长46.27%;市场占有率共增加9.9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2.48个百分点;销售价格共下降8.74%,年均下降2.26%;出售的收益增长317.77%,年均增长42.97%;税前利润上升306.87%,年均上升76.72%;就业人数上升29.37%,年均上升6.65%;人均工资增长106.86%,年均增长19.93%;劳动生产率上升37.13%,年均上升8.21%。
(307)调查表明,国内镀锌板产业状况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镀锌板产业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309) 被调查产品取向硅电钢是进口至中国境内的取向性硅电钢平板轧材。该产品的化学成分是铁硅合金,同时含有少量碳、氮、磷、硫、锰等其他元素。微观晶粒的排列具有方向性,表现在宏观上即沿轧制方向上具备比较好的电磁性能而其他方向上的电磁性能差,在外加电磁场条件下,能产生比外加磁场更强的磁场。
(310)被调查产品取向硅电钢的关税税则号为:72251100、72261100。
(311)取向硅电钢的主要生产的基本工艺是取向硅电钢板坯经高温加热、热连轧、抛丸酸洗,再经冷轧、脱碳退火、冷轧、涂隔离层、高温退火和涂绝缘层热拉伸,最后经剪切包装完成全部加工。该产品具有较好的绝缘性、附着性、耐热性、加工性及耐腐蚀性,应用于各种磁通量大的变压器制造业。
(312)中国国内生产的取向硅电钢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的基本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取向硅电钢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313)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取向硅电钢的1户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314) 外经贸部调查了取向硅电钢1997-2001年五年年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增加情况,下表显示了1997-2001年取向硅电钢进口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变动情况的有关数据。
(315)1997-2001年五年间,取向硅电钢进口量分别为248089吨、129182吨、166643吨、124820吨和205099吨。从1997至2001年,1997年进口量处于最高点,1998年-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的比例为-47.93%、29.00%、-25.10%和64.32%。尽管年度进口量有升有降,从整个期间来看取向硅电钢的进口量不存在绝对数量增长趋势。
(316)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取向硅电钢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2.84%、66.05%、62.57%、53.87%和63.21%。1997-2000年四年进口取向硅电钢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2001年有所上升但也远低于1997年和1998年。2001年进口商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19.63%,年均下降4.58%。取向硅电钢的进口量相对呈总体下降趋势。
(317)综上分析,外经贸部认为被调查产品取向硅电钢不存在进口数量增加情况。
(318)国家经贸委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审查了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以及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近期有所增长。
(319)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取向硅电钢总生产能力共增长72.33%,年均增长14.58%;产量增长115.59%,年均增长21.17%;开工率增加18.39个百分点,年均增加4.6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91.28%,年均增长24.13%;市场占有率增加37.5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9.39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上升14.74%,年均上升4.69%;销售收入增长119.47%,年均增长29.96%;税前利润上升209.94%,年均上升69.98%;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62.04%,年均上升20.68%。就业人数增长57.40%,年均增长12.01%;人均工资增长30.71%,年均增长6.92%;劳动生产率上升36.97%,年均上升8.18%。
(320)调查表明,国内取向硅电钢产业状况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取向硅电钢产业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322)被调查产品不锈中厚板是进口至中国境内的的厚度在4.75毫米至10毫米的热轧不锈钢卷材和厚度在4.75毫米及以上的冷轧不锈钢平板轧材。
(323)被调查产品不锈中厚板的关税税则号为:72191200、72193100。
(324)厚度在4.75毫米至10毫米的热轧不锈钢卷材是使用不锈钢板坯做原料,一般在加热到1000℃以上的高温状态下轧制成厚度为4.75毫米至10毫米的连续卷取或单张平板。色泽可以是未经酸洗时的黑褐色,也可以是经酸洗后的泛白色,一般没有亮度。主要生产工艺是板坯加热出炉后经热轧卷取或垛板冷却,也可按用户要求酸洗白化处理后交货。
(325)厚度在4.75毫米及以上的冷轧不锈钢平板轧材是使用不锈钢热轧板做原料,经酸洗发白之后,在室温状态下轧制而成厚度在4.75毫米及以上的连续卷取或单张平板。表面与热轧不锈钢相比相对光滑细腻,色泽通常为泛白色,有一定亮度。
(326)中国国内生产的不锈中厚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不锈中厚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327)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不锈中厚板的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328)外经贸部调查了不锈中厚板1997-2001年五年年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增加情况,下表显示了1997-2001年取向不锈中厚板进口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变化情况的有关数据。
(329)1997-2001年期间不锈中厚板的进口量分别为17988吨、37460吨、77295吨、88727吨和145472吨。从1997至2001年,不锈中厚板的年度进口量逐年上升,自1998-2001年分别与上年度相比增长108.25%、106.34%、14.79%和63.96%。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上升708.72%,年度平均增长68.64%。所以,1997-2001年期间不锈中厚板的年度绝对进口量表现出强劲的增长。
(330)1997-2001年进口不锈中厚板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60%、51.16%、56.06%、53.92%和69.01%。1998-2001年进口不锈中厚板市场份额与上年相比,变化幅度分别为16.57%、4.90%、-2.14%和15.09%。1997-2001年期间市场份额,除1999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均上升。所以,1997-2001年进口不锈中厚板的相对数量呈上升趋势。
(331)纵上分析,外经贸部认为被调查产品不锈中厚板的进口数量近期出现了突然的、急剧的和显著的增长。
(332)国家经贸委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审查了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以及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以及市场份额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333)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不锈中厚板总生产能力共增长97.97%,年均增长18.62%;产量增长174.96%,年均增长28.77%;开工率增加17.3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4.33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197.53%,年均增长31.34%;市场份额下降11.1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8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8.32%,年均下降2.15%;出售的收益增长172.79%,年均增长28.52%;税前利润上升304.86%,年均上升76.21%;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36.07%,年均上升9.02%;就业人数上升115.00%,年均上升21.09%;人均工资增长2.09%,年均增长0.52%;劳动生产率上升8.73%,年均上升2.11%。
(334)调查表明,国内不锈中厚板产业状况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不锈中厚板产业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336)被调查产品热轧不锈薄板(带)是进口至中国境内的厚度小于4.75毫米的热轧不锈钢卷材、热轧不锈钢非卷材和热轧不锈钢平板轧材。
(337)被调查产品热轧不锈薄板(带)的关税税则号为:72191300、72191400、72192300、72192400、72201200。
(338)该产品使用不锈钢板坯作原料,一般加热到1000℃以上的高温状态下轧制成厚度小于4.75毫米的连续卷取或单张的平板,表面与冷轧不锈钢相比相对粗糙。色泽可以是未经酸洗时的黑褐色,也可以是经酸洗后的泛白色,一般没有亮度。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将不锈钢板坯加热、热轧、卷取或垛板,也可按用户想要酸洗白化处理后交货。
(339)中国国内生产的热轧不锈薄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的基本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热轧不锈薄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340)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热轧不锈薄板(带)的2户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341)外经贸部调查了热轧不锈薄板(带) 1997-2001年五年年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增加情况,下表显示了1997-2001年热轧不锈薄板(带)进口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变动情况的有关数据。
(342)1997-2001年,热轧不锈薄板(带)的进口量分别为136287吨、185647吨、347444吨、391729吨和635502吨。1998-2001年,年度进口量持续增长,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6.22%、87.15%、12.75%、62.23%。其中2001年比1997年增长366.03%,年均进口量分别为46.95%。从整个期间来看热轧不锈薄板(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存在显著的增长。
(343)1997-2001年进口热轧不锈薄板(带)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0%、99.12%、97.99%、93.29%和91.01%。在整个期间市场占有率连续下降,2001年比1997年下降8.99%,年均下降2.25。热轧不锈薄板(带)的进口市场占有率呈明显相对下降趋势。
(344)综上分析,外经贸部认为被调查产品热轧不锈薄板(带)绝对进口量近期出现突然的、急剧的和显著的增长。
(345)国家经贸委注意到,中国热轧不锈薄板(带)产业尚处于成长阶段,1997-2001年五年间,国内产业的生产能力、产量均大幅度增长,共增长152.48%和1726.85%,年均增长26.05%和106.74%。但是,由于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基数较小,这种增长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增长的需要。1997-2001年国内表观消费量共增长421.85%,年均增长51.14%,而国内热轧不锈薄板(带)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为企业自用,仅有少量规格、品种的产品对外销售,国内热轧不锈薄板(带)产业的商品供应量严重不足,国内市场对热轧不锈薄板(带)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满足。1997-2001年,进口量增长了366.30%,年均增长46.95%。进口产品占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在90%以上。
(346)上述情况表明,国内热轧不锈薄板(带)产品与被调查进口产品的竞争条件不同,因而,国家经贸委认为,进口热轧不锈薄板(带)不构成对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
(347)被调查产品热轧不锈薄板(带)不符合实施最终保障措施的法定条件。
(348)被调查产品其他不锈钢板是指进口至中国境内的除不锈中厚板(带)、热轧不锈薄板(带)、冷轧不锈薄板(带)之外的其他不锈钢平板轧材。
(349)被调查产品其它不锈钢板的关税税则号为:72199000、72209000。
(350)外经贸部调查了其它不锈钢板1997-2001年五年年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增加情况,下表显示了调查期内关于该产品进口数量变化的数据。
(351)1997-2001年间,其它不锈钢板的年度进口量分别为124130吨、100509吨、87482吨、92902吨、91356吨。1998-2001年年度进口量分别与上一年相比分别下降19.03%、下降12.96%、上升6.20%、下降1.66%。在该期间内,1997年进口量最高,随后1998年和1999年进口量连续下降,尽管2000年进口量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但2001年进口量又有所下降,且2000年进口量低于1997年和1999年。因此,外经贸部认定,在1997-2001年期间,其它不锈钢板的年度进口量上下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352)综上分析,外经贸部认为被调查产品其他不锈钢板不存在进口数量增加情况。
(353)本案调查期间,申请人没有提供生产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国家经贸委也没有收集到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因此,国家经贸委决定终止对被调查产品其他不锈钢板的调查。
(355)被调查产品其他普钢带是进口至中国境内的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的厚度小于4.75毫米、宽度小于600毫米的铁或非合金钢带。
(356)被调查产品其他普钢带的关税税则号为72111300、72111400、72111900、72119000。
(357)其他普钢带的主要生产工艺是:钢坯加热后通过热轧机轧制卷取而成。热轧钢带主要用途是做冷轧带钢、焊管、冷弯和焊接型钢的原料或用于制作各种结构件及轻工等部门。
(358)中国国内生产的其他普钢带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其他普钢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359)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其他普钢带的1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360)外经贸部调查了其它普钢带1997-2001年五年年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产量的相对数量增加情况,下表列出了调查期间内关于其他普钢带进口数量增长情况的数据。
(361)其他普钢带的进口量虽然在调查期前阶段略有下降,但1999年-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加11.21%、26.27%和11.24%,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上升了39.57%,进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362)1997-2001年,进口其他普钢带的份额分别为3.05%、2.59%、1.90%、2.03%和1.79%,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与上年比较变化幅度分别-0.46%、-0.69%、0.13%和-0.24%。 所以,除2000年外,市场份额连续下降,即使2000年比1999年略有上升,但仍低于1997年和1998年。所以在1997-2001年期间,市场份额都比较低,大多在3%以下,尽管总体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明显。
(364)国家经贸委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审查了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以及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进口产品的数量有所增长,市场份额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但市场份额较低。
(365)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其他普钢带总生产能力共增长70.31%,年均增长14.24%;产量增长90.59%,年均增长17.50%;开工率增加7.26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82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47.64%,年均增长10.23%;市场份额下降18.7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4.68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14.58%,年均下降3.86%;出售的收益增长26.11%,年均增长5.97%;税前利润增长372.83%,年均增长93.21%;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284.79%,年均上升71.20%;就业人数上升1.22%,年均上升0.30%;人均工资增长20.37%,年均增长4.74%;劳动生产率下降25.74%,年均下降7.17%。
(366)调查表明,国内其他普钢带产业状况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认定,国内其他普钢带产业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368)被调查产品普盘条,不包括带有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凹痕、凸缘、槽沟及其他变形的不规则盘卷的铁及非合金钢的热轧条、杆,是指进口至中国境内的热轧铁及非合金钢的圆截面条杆,经绕成盘卷而成的钢材品种,直径为5.0毫米至14毫米。
(369)被调查产品普盘条的关税税则号为:72139100、72132000。
(370)普盘条的主要生产的基本工艺是:方坯加热出炉,经多道次热轧,控制冷却,集卷,捆扎而成。普盘条主要用于建筑、焊条、铆螺件、弹簧、交通,并作为金属制品的原料。
(371)中国国内生产的普盘条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的基本工艺相似,产品用途也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普盘条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372)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普盘条的19户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373)外经贸部调查了普盘条1997-2001年五年年度进口量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增加情况,下表显示了1997-2001年普盘条进口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变动情况的有关数据。
(374)1997-2001年,普盘条年度进口量分别为1065203吨、609711吨、362064吨、146605吨和277646吨。1998-2001年年度进口量与上一年相比分别变化:-42.76%,-40.62%,-59.5%1和89.38%。1997-2001年整个期间前四年的进口量连续大幅下降,尽管2001年比2000年有所上升,但远低于1997年、1998年和1999年的年度进口量,仅为1997年的26.07%。所以普盘条的绝对进口数量呈整体下降趋势。
(375)1997-2001年,进口普盘条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22%、2.67%、1.37%、0.56%和0.95%。调查期内前四年的市场占有率连续下降,尽管2001年比2000年有所上升,但远低于1997年、1998年和1999年的市场占有率,所以普盘条的相对进口数量呈整体下降趋势。
(376)综上所述,外经贸部认为外经贸部认为被调查产品普盘调不存在进口数量增加情况。
(377)国家经贸委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时,审查了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以及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
(378)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11929072吨、12128191吨、13281030吨、14737160吨和16705476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1.67%、9.51%、10.96%和13.36%。
(379)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9825500吨、10761798吨、12085760吨、12621055吨和14286695吨,1998-2001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53%、12.30%、4.43%和13.20%。产量有所增长,但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
(380)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82.37%、88.73%、91.00%、85.64%和85.52%,开工率变化不大。
(381) 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10559567吨、11283778吨、12685476吨、13288627吨和14554025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86%、12.42%、4.75%和9.52%。2001年比1997年增长37.83%,年均增长8.35%,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销售量增长不足。
(382) 被调查企业普盘条的市场占有率1997-2001年分别为50.78%、49.15%、47.77%、49.78%和49.20%。2001年比1997年下降1.5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39个百分点。
9.3.2.3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增长不足,税前利润和单位产品税前利润近期下降明显。
(383) 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2092元/吨、1942元/吨、1819元/吨、1885元/吨和1870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7.17%、下降6.32%、上升3.62%和下降0.82%,2001年比1997年下降10.62%,年均下降2.77%。
(384) 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1997-2001年分别为元、元、元、元和元,1998-2001年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下降0.80%、增长5.31%、增长8.55%和增长8.63%。2001年比1997年增长23.19%,年均增长5.35%,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销售收入增长不足。
(385) 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910450800元、250480066元、297076275元、983966170元和823334428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72.49%、上升18.60%、上升231.22%和下降16.32%。2001比1997年下降9.57%,年均下降2.39%。税前利润下降明显。
(386) 被调查企业单位产品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86元/吨、22元/吨、23元/吨、74元/吨和57元/吨。2001年比1997年下降34.39%,年均下降8.60%。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下降明显。
(387)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是24672人、22848人、21578人、20431人和19301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7.39%、5.56%、5.32%和5.53%,2001年比1997年下降21.77%,年均下降5.95%。
(388) 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2281元、12189元、14021元、16138元和18612元,1998-2001年人均工资分别比上年下降0.75%、增长15.03%、增长15.11%和增长15.33%,2001年比1997年增长51.51%,年均增长10.95%。
(389) 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686吨/人、726吨/人、879吨/人、835吨/人和903吨/人。2001年比1997年上升31.64%,年均上升7.11%。
(390)1997-2001年,国内普盘条产业生产能力有所增长、产量增长不足,开工率变化不大;销售量增长不足,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增长不足,税前利润和单位产品税前利润近期下降明显;就业人数降幅较大。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普盘条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391)调查表明,进口普盘条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6%以下且呈下降趋势,1999、2000和2001年的市场占有率更是低于2%,进口普盘条产品不构成对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因此国内产业的状况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没有因果关系。
=26) return false; fontSize = fontSize+2; } $(.art-con).css(font-size,fontSize+px); });
网站管理: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技术上的支持: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技术支持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