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庆巫山商会从2017年12月批复成立,目前已至二届。但细数源头,应追溯于2006年最早成立的珠三角地区巫山同乡会。一批一批的巫山人出巫峡,入南粤,从车间流水线起步,到商海搏浪奋楫,可谓筚路蓝缕,倍尝艰辛,成绩虽不足斐然,但精神着实可嘉。
为弘扬巫山粤商精神,我会将以电子刊《巫山粤商》为载体,每月四期,每期着重推荐一位巫山粤商的精彩创业故事,既为过往作个总结,也给未来一个传承。
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信息漫天爆炸,时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我们邀请了颇有素养的作家,尽量以简洁的笔触,为每个巫山在粤企业家画像,希望能让诸君不仅看到他们几十年打拼的脚印,还能留下他们前行中承担、奉献以及突围的精神背影。
葛列君,男,1972年2月生,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乌龙村人,东莞金坤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博恩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重庆巫山商会常务副会长。
金秋十月,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东莞金坤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一块由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奖牌格外耀眼。公司董事长葛列君指着奖牌,微微一笑:“其实做金属科技,都是自己悟出来的!”
葛列君出生于双龙镇(原钱家乡)乌龙村。父母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拖着五个儿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尽管如此,父母还是想方设法让儿女走进了学堂。饱受穷苦的葛列君,他要做事挣钱,为父母分担养家糊口的压力。
1989年秋,葛列君找到福田场镇一家面粉加工厂,好说歹说才被接纳做起了帮工,每年工资400元。只做了三个月,他便学会了榨面条等多种技术,而且把加工厂承包了下来。父亲听说后专门走十多公里山路,来到加工厂办招呼:“屋头弟兄姊妹多负担重,给不了你半点支持,你各人一定要考虑清楚!”
看着父亲一脸焦虑和担心,葛列君发自内心深深理解:父母大半生从未离开过老家,几十年围着那一亩三分地“一锄拜天二锄拜地”,怎能接受年幼无知的他“驾神船”。
葛列君一边维持着原有的加工业务,一边思考怎么能不走寻常路,尽快赚到钱,让父母和家人放心。很快,他发现因为煤炭和粮食资源丰富、经济条件较好的福田人,日子远比周边的农村人过得殷实。于是他决定改变传统方式,走一条“精细化”的面粉加工之路。按照当时的惯例,每10公斤小麦一般都要榨出9.2公斤面条,他却大胆尝试每10公斤小麦只榨8.5公斤。在那个物质条件并不丰厚的年代,他加工出来的面条更白更精细,质量自然要好得多。消息传开,生意火爆,来他厂里换面条的人直线增加,他和工人从早到晚加班加点干也供不应求,厂里经常有农民寄存着一两千公斤小麦。面条更精了,麦麸子自然就多了,他又主动上门,从附近的酒厂、饲养场找到了销路。凭借一股倔劲和聪明的头脑,葛列君小有收获,一家人都打心底为他高兴。
时间一晃到了1991年春节,葛列君照例回家跟亲人团聚,走亲访友。无意中遇见一位从广东沿海打工返乡的时髦青年,几次在他面前炫耀“耍大牌”,令他很不愉快,甚至觉得受了鄙夷伤了自尊。性格倔强的葛列君在心里较上了劲:别人外出都能混出名堂,自己也要出去闯闯,决不能输了“火势”!
春节刚过,葛列君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生意日渐兴隆的面粉加工厂,也没选去珠海广东,而是直接去了北京。他心里想要见就见大场面,要去首都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葛列君跟着熟人来到北京,谁知根本就找不到活干。辗转来到天津南开城,走进了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包工头见他个头小力量弱,无意收留,问他会干什么。很会察言观色的他立即回答自己当过面匠,会做馒头。就这样,葛列君被收留下来,分配到工人食堂。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买菜购物,生火做饭,早上要和一百斤左右的老面,然后做成馒头,那份苦累自不必言说。
一年后,工地转到了北京市海淀区。到了偌大的北京,大字不识几个的工友们,下班了大都不敢出门。葛列君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利用工作的间隙,买回几张地图,有空就反复琢磨,细阅熟记。他很快熟悉了北京市区划和主要街道的大致分布,还瞅准空闲时间去了故宫,爬了八达岭长城。到了夏天,北京多地举办夏令营,从小便喜欢唱歌的他一次次地跑去偷看偷听,还暗地里学会了《无言的结局》《恋曲1990》等经典歌曲。他说当时自己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广场,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每次前往都是肃然起敬,心底也能泛起阵阵豪情,以此激励自己,无论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学习奋斗。
1992年春节,葛列君不顾工地老板的挽留,回了老家相亲。春节一过,他不想再去建筑施工工地,听说广东沿海各种工厂很多,于是同两位老乡来到广东惠州。可四处打听,所有的工厂都只招女工,而且规定年龄18—23岁,未婚,甚至连谈了恋爱的女孩也不能进厂。
哪来这些乱七八糟的规定啦!葛列君十分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无精打采的从小金口乘公交车返回四十公里外的马鞍(村里)暂住,还差点为每人收一块钱车费发生抓扭,后来他才知道,“上车一元”是公交车的规定。中途又遇警察查暂住证,三人赶紧下车,沿着国道走到凌晨四点。别人还在睡觉,他们只能坐到天亮,等别人上班去了,再钻进他们的被窝休息一会儿。
更为恼火的是,身上无钱,从家里带来的咸菜也吃光了。又渴又饿,三个人凑钱买一瓶汽水,相互推让着喝上一点;买了一斤面条,还只有七两。没有餐具炊具,便用女孩子的冲凉桶打水,用热水器煮面,没想到热水器竟然炸了,面没吃成,还差点惹出安全事故。就这样兜兜转转了一个多月,仍然没能进厂做工。
眼见着已经走投无路,三人又不得不去找建筑施工工地。老板问他们会什么,他说木工、装模什么都会,其实什么都不太会,就想找个地方落脚再边学边做。最令他们高兴的是,工地食堂的伙食很好,每顿几菜一汤还有肉,虽然体力活重,但吃饱饭了干起也有劲。而且,工地上逢每月十号每人还能预支十块钱零用,月底领工资时一并算账。
可他们一心想的还是进厂,身上有了点钱,便轮流请假四处寻访,三个月只上了五十七天班。终于有个电子厂可以进一名工人,他让一个同伴先去,自己和另一人继续边干边找机会。
时隔不久,听说有个电子厂招收一名工人,但一定要通过考试。因另一名同伴没有文化,葛列君决定前去应聘。出门遇下大雨,扯了皮芭蕉叶遮住头部,躲在路边的板车下躲雨。赶到厂里填表时,早已浑身湿透,雨水顺着衣服流了一地。厂领导既同情又感动,通过交流测试,随即通知他第二天来上班。满怀欣喜的进了厂,葛列君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厂里时间不自由,生活还很差,待遇也不好——上一天班七块钱,还要扣两块钱的生活费。就这样纠结着在厂里干了三年,仍然没得钱回老家,但他学到了一些电子行业的基本技术。
1994年,葛列君回家结婚。家里人高兴,安排在家里放场电影喜庆一下,没想到发电机不响,放映员检查时,误打误闯竟把汽油点燃了。一屋的人挤不出来,父亲为保护客人,脚被严重烧伤。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葛列君首先提出分家另立户头:家里的啥东西都不要,分家只为减轻大家庭的负担。婚后第七天,他决定返厂上班,临行前握着父亲的手说:“虽然弟兄姊妹多,但也不要压力太大。相信我一定会闯出个名堂来!”
回到厂里,葛列君不再折腾,潜心做好分内之事,又找到附近砖窑厂、加工厂,兼职打了三份工。他像上足发条的手表,一天到晚连轴转个不停。一年多下来,便有了两三万块钱的积蓄。他揣着现金回到老家,盖了一楼一底的砖房,还开了个小卖部,可一年过去也没挣到什么钱。妻子决定跟一般姊妹伙去珠海进厂打工,他在家里带小孩兼带养猪,没想到又把猪养死了。
1997年,葛列君再次来到广东,凭着原来掌握一定的电镀技术,进了中山坦洲杰仕美电子有限公司。他在操作中不忘细致观察、不懂就问、学习领悟,专业方面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一次,因为厂里有一批货要出口美国,他连续三十八个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按时高质量完成了工作任务,得到厂领导和各方人士高度认可。公司还把他设计制作的产品做成一本彩页图,予以广泛宣传推荐拓展业务,也成了他贴身携带的敲门砖。
一时间,拥有高超电镀技术又特别敬业的葛列君成了香饽饽。远近工厂都来挖人,他一年跳了四次槽,跳一次工资翻一番,月薪很快就过了万元。后来确定在位于珠海市的香港皇朝家俬负责做电镀配件,还承包了电镀部17%的产值,负责水电费用和工人工资。以前工人每月工资500元,他承包后每月给800元,厂里工人都要跟他干。老板不高兴了,找他要重新谈合作条款。他坚决不干,脱了水靴走人,不管老板怎么说就是不让步。
此时,正好有一家广州的企业四处寻找技术人才,说好月薪一万元,看了他设计的彩页图后当场表态月薪增加两千元。在此干了两年,并当上了主管,但这是个家族企业,管的人越多感觉越累。通过接触到不少供货商,葛列君看到了机遇,心里有了更多想法。
机遇终于出现。在之前交往中结下友谊的一位台湾老板告诉他,有一家老旧企业想找个懂技术的师傅,但不做电镀做化工,而且月薪只有三千元,不过自主操作和发展的空间很大。经过权衡,葛列君决定放弃现有的高薪,开辟另一条发展路子。
2002年,葛列君来到沙田,跟企业老板商定:月工资2500元,每月增加500元,最高可加至7500元。面对新的领域新的挑战,他继续开动脑筋,勤学苦干,不到一年就掌握了核心技术。
正当他准备大干一番之时,家中的老父亲又出事了:在硬化巫山至福田公路的工地上身受重伤,七窍流血,包工头却躲了起来。家里人无计可施,慢慢的开始准备后事。葛列君心急火燎地赶回老家,一边联系县内医疗专家全力救治父亲,一遍通过当地政府找到包工头强硬交涉,不仅挽回了父亲的生命,也让事故得到了较为圆满的处理。
再次回到厂里的葛列君,被升任为首席技术官、业务经理,迎来了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机。随后厂里又引入竞争机制,工作业绩与效益挂钩,这正遂他愿,开心之余,更是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了技术革新、产品研发之中,个人收入也呈直线上升,月薪达到了三四万元。
其间,公司接触到一支来自日本的产品,要求他在一天之内测试出来是否优质。他很快完成了测试,认为此产品并不太好,并出具了详实的书面报告。日本技术专家来到大陆,专门前去拜访并跟他进行深入探讨,随后竖起大拇指连声说:“你真厉害!把日本专家的研制成果也否定了。”
2013年,东莞市博恩化工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主要经营电镀化工材料,外加技术资源。在业内颇有名气的葛列君开始接触到了不少高层人士,特别荣幸地认识了天津南开大学教授、中国金属表面处理泰斗胡如楠先生,在虚心求教深入交往中,大幅度的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4年,他又开办了电镀厂,在行业内干得风生水起。厂里员工增至三四十人,月纯利润近百万元。
2018年,葛列君投入几百万元,接盘一家日本公司的一个饰品产业园,又在万科成立了对外贸易部——盛际五金泰胶制品有限公司,在电子工业园区开办了第二个电子厂——富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投资兴业自然也难以一帆风顺。2015年,葛列君的电镀厂不慎失火,损失上百万元,但半个月后便恢复生产。2020年,因新冠疫情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关闭,损失高达1600多万元。2021年,滨海湾征地搬迁,登记一千多万的设备,当时政府说好的要给予补贴,之后却不了了之。
2022年,新冠疫情得到控制,葛列君再次投资3000余万元,成立了东莞金坤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开启电镀化工加工销售的新航程。老员工都回来跟着他干,公司员工很快达100余人,企业规模和产品在广东沿海同行业中均名列前茅。待生产线亿元。
“无论经历多少坎坷,都要坚守初心学习领悟努力上进;纵使尝遍酸甜苦辣,都要把生活视为一首婉转而美妙的歌。”这,就是葛列君始终不变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