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华体会hth及行业资讯
近日,媒体采访团队记者,再次来到时风集团车间生产一线采访,在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成强的交谈中,对这家国内农机行业标杆企业的发展气质,有了全新解读:更有质量、更具活力。
“要想生产好的产品,必须拥有一流的生产设备。”时风集团副总经理林连华介绍说,1993年,时风集团刚挂牌成立时,厂区占地5.3万平方米,产品只有农用三轮车,还是行业内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从那时起,时风集团便把打造高端智慧制造平台列入战略发展规划,紧盯行业技术前沿,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新技术,在各条工序和生产线上掀起一轮轮新旧动能转换热潮。
零部件铸造水平是生产优质农机产品的首要前提。时风集团铸造车间负责人林堂国是一名老“时风”。据他介绍,经过铸造设备的多次更新换代,时风先后上马了德国KW自动化造型线、日本东久自动化铸造生产线、美国中频无芯感应电炉等世界一流的智能化设备,人力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却提高了5倍。
“今天,依托‘互联网+’平台,时风已经走进高端智慧制造新时代。”刘成强信心满满地表示。初步统计,时风集团累计引进1000台机器人和3500台数控钻攻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磨齿中心等高端智能设备,先后对机加工、焊装、涂装等工艺做改造,使机械加工、涂装、焊装等逐步实现了机器人化、自动化;充分的发挥铸造、机械加工、冲压、焊装等高端智慧制造平台优势,与汉德、蓬翔等20多家有名的公司合作,生产领域成功进军重型车桥、工程机械、出口外贸等高端零部件制造。
2002年,西农集团林芝有限公司在农机订货会上,与时风集团偶遇后“一见钟情”,率先将时风小四轮拖拉机引入西藏,深受当地农牧民喜爱。看到市场商机的西农集团,于2005年10月全国农机订货会上与时风集团展开战略合作。西农集团总经理蔡东介绍,经过近20年的推广,时风集团的产品在西藏的市场占有率已达90%以上,成为西藏农牧民最为信赖的品牌。
“时风产品在西藏的畅销并非个案。”刘成强和记者说,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目前,时风农机产品在全国各个省(区、市),均有销售,经销商突破1000余家,拥有众多“一见钟情”的铁杆粉丝。
在今年春季的广交会上,时风集团收到来自印度尼西亚、加纳、乌克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台套产品采购订单。
刘成强表示,时风产品之所以能够受到国内外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这与他们从始至终坚持以“高精度、高质量、超高的性价比”和“产品适销对路”开拓市场的原则密不可分。近年来,时风将发展思路调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加快发展”,着重解决行业痛点,打造产品特色,加大“国三”拖拉机的全面推广,聚焦轻卡汽车,打造市场生力军。同时,时风推出的环卫车、果园车、工程车成为城镇环境治理、精准扶贫的主力产品,累计生产整车整机2000余万辆。
“90后”的杨荣斌是时风集团车桥研究所的一名技术人员,入职5年来,对车桥产品做轻量化、智能化改造,始终是他的主攻方向。采访中,杨荣斌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了他“五年磨一剑”研发成功的一款轻卡车桥设计图,“这款新产品减重1/3,传输动力系统更加智能,投放市场后将极大提升轻卡汽车的竞争力”。
如今,成立于2001年、承担企业技术研发的时风中央研究院,早已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刘成强介绍,研究院内部设有三轮汽车、轻卡汽车、拖拉机等15个研究所,拥有专业方面技术人员2500余人,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同时,承担科技部“863”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共20多项,多个项目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超强的研发能力,让在传统领域耕耘多年的时风集团,在推进动能转换上更加游刃有余。时风盯上了高端智慧制造,运输机械、农业装备、电动车、化纤轮胎、热电产业互为补充,相互依托,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群,成为推动时风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的强大动能。随着高端智能装备的升级,目前时风集团各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美国、印度、韩国等40多个国家。
依靠强大的人才资源,时风集团相继形成了农用汽车、农业装备、化纤轮胎、电动车和现代农业装备七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格局。其主流产品由三轮汽车,慢慢地发展为农业装备、轻卡汽车、电动三轮摩托车、锦纶工业布、脚手架、新型建材等产业集群。